高等学校实验室承担着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任务,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和服务地方的重要基地,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加强我校实验室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和《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创新体制、健全制度、加大投入以满足本科教学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以进一步调整实验室结构和布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切入点,以深化实验教学和管理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构建适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实验室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原则
在“突出学科优势,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学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的前提下,体现以下几点原则:优先满足本科实验教学;优先建设受益面广的公共课实验室;优先建设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需要的实验室;优先建设有特色的校级实验室;优先建设有发展潜力的新建专业实验室。
三、规划和发展目标
实验室建设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的指标要求以及我校学科专业建设2011—2015年发展规划和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需要,在实验室设置、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教学、实验队伍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建设。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我校2011—2015年期间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目标为:
(一)总体目标
我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定位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保障基础、加强综合、突出特色”。到2015年建成与学校实验室发展定位、发展规划、办学层次相适应,与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相匹配,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能满足教学、科研实际基本要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实验仪器设备生均值均达到本科院校办学的标准要求。到2015年,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13500人的办学规模,全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00元(单件仪器设备≥800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000万元以上;实验室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以上。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达到《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基础配置标准》要求,专业实验室满足本科教学基本要求;逐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比例,推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提高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争创校级重点实验室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进一步巩固和优化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的二级管理体制;加强探索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能够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要求的二级管理体制,使我校的实验室管理逐步完善,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二)具体目标
1.实验室设置
抓好教学实验室设置和布局的调整工作,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的要求,对相近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专业面窄、工作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的实验室给予撤并,对缺乏生命力的实验室逐步萎缩。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做到公共实验室定点科学、方便、高效,各个教学单位的实验室相对集中,院内共享,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益。
2.仪器设备
在现有仪器设备经费的基础上,计划在2015年前逐年加大投入教学仪器经费,使全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
3.实验队伍
健全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合理定岗、定编,按照教育部制订的“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每1~1.5万实验人时数配备一名实验技术人员,确保从编制上满足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新选留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要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4.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和内容方法的改革,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不断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结构,调整、充实课程的实验环节,修订适合新的本科教学大纲及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新的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减少演示、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改进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实验室管理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修订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今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全校所有教学实验室,要逐步形成由专职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细化、明确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做到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完善实验室人员的考核办法。建立校内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网,推进大型仪器的协作共用,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做到科学管理,增强活力,共享资源,发挥效益。
四、保障措施
牢固确立实验室工作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切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出发,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现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结构较为合理、设备较为先进、管理较为科学”的较高水平的实验室。具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分级管理
完善健全由校领导、主要职能部门和院(中心)负责人等组成的实验室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加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院级实验室实行校、院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建设、改革和管理负总责。
(二)增加投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建立多渠道、立体化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与学校三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中央支持地方与地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基本配齐各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统筹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三)完善制度,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水平
1.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制,完善各类实验人员考核办法。
2.根据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积极推行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主要基础课中实行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在全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交流观摩活动。
3.坚持突出学科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坚持立项论证,统筹规划,专家评议,严格质量验收和效益评价,推进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